〈親子會客室〉遊戲不只是遊戲

本文轉載自:http://www.libertytimes.com.tw/2013/new/oct/21/today-family1.htm

圖/陳佳蕙

圖/陳佳蕙

 

文/張淑惠

 

沒生孩子以前,我曾經認為孩子不應該玩槍或刀劍這種玩具,這樣具有殺人意涵的東西,總是充滿暴戾之氣,能遠離就遠離。不過有了兒子小寶之後,從一開始的不買武器玩具,到後來發現他非常想要,到最後陪他玩戰鬥遊戲,卻是經過了許多有意思的轉折。

 

原來,遊戲是看人玩的,攻擊性不是因玩具武器而產生,而是人有沒有需要在其中發洩些什麼?若沒有要發洩的(非關眼前玩伴,長期累積的壓抑、怨、模糊的情緒),戰鬥遊戲似乎就是個遊戲而已了。

 

不過,我們玩戰鬥遊戲時,還是有約法三章,那是孩子的爸跟小寶發展出來的。

 

第一,武器不能碰到人的身體:

 

身體被碰觸了,即使是無意,還是會令人很不舒服,一旦有人生氣,遊戲就進行不下去了,而遊戲的目的,就是「能繼續遊戲下去」。

 

第二,不能用武器對著沒有在遊戲中的人:

 

這點很貼心,如此一來玩具武器變相為嚇唬與欺負人工具的可能性就大大的減低,甚至完全消失。

 

第三是小寶加的,被打到要裝死。

 

<遊戲的目的>戰鬥遊戲開始 給人留餘地

 

今天晚上,我看小寶跟社區的大哥哥(小二)玩戰鬥遊戲,更是看出了些心得。他們拿著槍玩沒多久,我就發現小寶大喊「不要追我」,小哥哥卻持續地追他。

 

「不要追我」?這連我都感到疑惑了,我把兩人叫過來,發現大哥哥也一頭霧水,我請兩人先約定遊戲規則,因為那槍是會射出軟子彈的,因此很有閃躲的樂趣,先約定不能打脖子以上,再來,就是有關追的部分。

 

我問小寶:「為什麼不能追?是不能靠太近嗎?」小寶說:「不是,是不能追。」

 

我說:「追了會怎樣?」小寶說:「追了,我就要一直跑。」

 

我有一點懂了,說:「你的意思是說,這樣會害怕嗎?」小寶說:「對。」

 

我對大哥哥說:「他希望不要追,這樣會有點『致人於死』的感覺(我一時脫口而出這句成語)。」

 

小寶幫忙解釋:「這樣就變成『堅持到底』了。」

 

一直不大能理解的大哥哥這時終於也有些體會了,他說:「我一直追,他就不能停,停下來就會被我打到。」我說:「應該是這樣。」

 

接著我提供我平常跟小寶玩的模式做為建議,比方,保持一段距離、找地方躲、可以玩瞄準……說到此,我忽然想到,對耶,確實我們平常玩戰鬥遊戲,要點不在有沒有打到人或誰比較強,而是兩人能一起在情境中遊戲的感覺,會比畫也會裝狠,但不會真的要威脅人,反而常常給人留餘地。比方,讓人可以來得及逃、來得及反擊,有時還給對方些好建議,不但雙方都很放鬆,還持續關懷著彼此;偶有厲害的射擊,還會為彼此真心的讚美,在這同時,遊戲會一直進行得下去。是啊,這才是遊戲的目的。

 

<人際新樣貌>不被打罵 不是溫室花朵

 

我們努力做著不打罵孩子,小寶的朋友卻可謂是「三教九流」(套句大人話),從說道理就能通,不粗魯且尊重人的親子共學團玩伴,到從小被打慣了的社區大哥哥,他都能一起玩。

 

偶爾遇到上述情境,小寶會很快的覺得不對,然後堅持與表達自己的感受。也許因為經常都是小寶借玩具給大家玩,小寶也從不欺負人,因此大家也都願意保持商量的空間,聽聽看小寶的堅持。少數幾次小寶被氣到了,我就負責陪他抒發一下心情,通常不給任何建議,讓他能平穩下來就好,至於下次還要不要一起玩,就交給未來,由小寶決定。

 

漸漸的,我更加相信,不被打罵的孩子不會成為溫室的花朵,反而能將理性溫柔的文化擴散出去,他們會成為改變這個世界的一個個小小希望。

 

玩遊戲不要堅持到底,而要給人留餘地。這真是我今日學到最寶貴的一個心得了,一種完全不同於競爭模式人際關係的新樣貌。(作者為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理事長)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親子
    全站熱搜

    王子麵包小魚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